![]() 张大千 仿巨然溪山老屋 立轴 设色纸本 141×64 cm 己丑(1949年)作 张大千 张大千在学习中国古人的悠久传统上,至少投入了他最精华的三十余年岁月,从近代画家,一路溯源,历经清、明、元、宋,直追唐、隋至北魏,涉猎广博,得古法精髓。大千对古人画艺推崇备至: 董源 江堤晚景图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巨然 秋山问道图 绢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作于四十年代末的《仿巨然溪山老屋》,谓拟巨师笔,实参合董源、巨然两家面貌,此幅写秋景山水,主峰居中显示出五代宋初的典型构图法。此图造境不求险隘,重峦起伏,上部两山合抱,中部一峰高耸,山麓藏云,曲径通幽,深树茅茨间,不知何处来客,自见平淡自然,一片江南秀色。令观者顿觉幽深静谧,禅心澄明,恰有澄怀观道之意。 拟巨然溪山老屋 局部 山是典型的江南丘陵,土复石隐,圆浑厚实。山顶多“矾头”,坡石用长、短披麻皴描绘,不求奇峭,平和凝重。山体用淡墨烘染,而于山石之凹处以浓墨、焦墨点苔,以显现江南山水之湿润郁秀、生机流荡。笔性温和,不装巧趣。此幅融合董源、巨然描绘“淡墨轻岚”江南山水的技法,笔墨浑融,将苍茫和秀润两者融为一体,得巨然神髓,然而又具自家变格,山石的皴笔虽然用稠密柔长的披麻皴,但笔致变为细劲颤动,时夹有解索皴和直笔皴,茅屋以柔细线条钩出,于雄浑的气势中寓以灵秀的笔墨意韵,已铸上自家的笔法特性。 拟巨然溪山老屋 局部 大千师承古人,不拘一格,广收博览。由大千1940年代教导学生的一段话,总观他对临仿古人的看法: 拟巨然溪山老屋 局部 此幅《拟巨然溪山老屋》,作于己丑(1949年)夏日,画毕几个月后的寒冬岁末,他便离开中国大陆,直至1983年去世的三十余载,大千再未踏上中国的国土山河。他的一生,遍游山岳丘麓,江河湖海,在一段波澜起伏的中国历史中生发舒展。去国离乡, 是大时代环境造就的命运转变,后半生流离海外,茕茕踽踽,追寻理想之桃花源。此幅《仿巨然溪山老屋》,正是作于这个重要的人生节点,回望观之,更添思量。 “溪静风不过,树深啼鸟知”, |
2019-05-07
2019-04-08
2019-02-12
2018-10-11
2018-07-20